第519章 大权在握(1/3)
“其四,联合书院诸多大儒,逼退人族逆种左清风,护我京城,此乃第四大功!”
“楚河为朕太傅,传授朕学习之要务,令朕心中透彻,朕念在楚河此次大功之上,着封一等!”
“以此综上五条,特封赏楚河为朕朝堂内阁表奏,百官监督,着命为副总御史。监督朕名,着命为大乾太傅。镇守南郡,着命为两界山都督,率领南郡镇南军,护佑两界山。”
“以此之上,以文相推荐,特命为书院副院,大儒教师,传授圣人之功勋,名扬圣人之事迹,教授圣人之所学。”
一番话说出,除了文相,龙溪,慕同之外,其余众多官员不由得看向楚河,眼中带着些许震惊。
只要是大乾的官员,都知道这些封赏,意味着什么。
内阁表奏,可是实打实的实权官员,并且权力要远远超过寻常官员之上。
只不过不属于同一个系统而已。
内阁共分为三等,一等为内阁命官,二等为内阁表奏,三等为内阁行走。
如此三者,分别对应着从一品官员,从二品官员,从三品官员。
但是这仅仅是官员品阶而已,实际上却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内阁行走,代表可以参与大乾大事,可以听闻大乾皇帝颁布诏令,但是仅仅只有听从,而没有表达意见的权力。
内阁表奏,顾名思义,就是在内阁行走上,多了一个能提出意见的权利,虽然仅仅是意见,但是已经能够影响到皇帝的诏令。
内阁命官,则是大乾皇帝的心腹,在某种程度上,便已经可以代表皇帝本人诏令。
仅仅只是内阁表奏,这没有什么,毕竟只是提出一些意见,归根到底,还是要皇帝陛下开口,才算数。
但是内阁表奏,却偏偏加了一个副总御史。
御史是什么?是监察百官的。
可以说,百官能不能舒服,纯看有没有得罪御史。
而当朝御史有可能广开言而不会被惩罚,那就能够随便参奏。
有的没的,除了完全捏造出来的东西之外,哪怕是捕风捉影,也可以上奏皇上。
之所以是副总御史,众人都能有所明白,知道是楚河并不愿意在朝堂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