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烧窑师傅(1/6)
宜春院,是小茴香延用安居县城的怡春院作为谐音,可以想象,小茴香对安居县城的怡春院,还是留有念想的余地。
在遗腹岛上,她办起了宜春院,是因为她懂得怡春院的经营之道。一个连县老爷都对之垂涎三尺的怡春院,小茴香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干这行当的银子肯定赚起来容易。无本得利,需要投资下本钱的买卖,那县老爷姚向英也不会插手是吧!
小茴香这个人,自己不懂得什么市场调研。再说了,在大明时期,哪来的人为了做一门生意,而到处走访啊!能走在大街上,看谁家的门市人山人海,便是哪家生意火爆。
于是乎,大家纷纷效仿。把个原本生意兴隆的独家经营门店,搞得数家竞争。结果,相互压价,导致谁都难以维持。这就是从古到今,人们挂在嘴边的上一句话:告诉徒弟打师傅。教出一个徒弟,饿死一个师傅的真实写照。
所以说,同行是冤家。甭管你是姨亲娘舅,只要做了同一种生意,即刻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来。
小茴香利用在怡春院学到的经营之道,用每一次来桃花坞大街购物之机会,观察大街上行人,得出桃花坞大街,男多女少的结论之后,遂自动来到李连宇他们家。她骑一匹黑白相间的高头大马,优哉游哉走到李连宇他们家的住所。
那可是桃花坞大街的最中心地段。
来到桃花坞大街,每家每户门前,都长有一颗桃树。
这些桃树,曾经都长在桃花坞大街的后山坡上,且,都是野桃树。经过赵伟塞和李连宇从内地带回遗腹岛上桃树枝芽嫁接,一颗颗野桃树上,结成勺大的水蜜桃。赵伟塞和李连宇见状,两个人争先恐后,将其从后山坡移植之自家的门前屋后。
每年桃花盛开季节,两家人的屋前屋后,统统地被一片粉红色覆盖,景色尤为壮观。
于是,在桃花坞大街一前一后落户的每一户人家,纷纷效仿。大凡在桃花坞大街落户的人家,门前屋后必须都栽上桃树。长大嫁接,开花结果,在人们印象中,落户桃花坞大街,必须栽上桃树,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不成文的规矩。
赵伟塞和李连宇也没想到啊,他们俩选址在看到几颗野桃树的地方落户。结果,却以桃树形成一条街,而且,是人们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