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其他类型> 十九世纪就医指南> 361.瑞士小金库(3/6)

361.瑞士小金库(3/6)

发生率为12.6%。一项比较雷尼替丁和硫糖铝的RCT报告,肠内营养是防止胃肠道出血的独立保护因子[107]。一项荟萃分析建议使用肠内营养预防应激性溃疡和胃肠道出血[108]。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禁止进食/肠内营养的主要理由是担心再次出血,所以对于再出血的高危患者,会在出血后延迟肠内营养。ESICM指南建议在出血停止后24~48 h内开始肠内营养[109]。若血性胃内容物100 ml/d,应慎用鼻胃管喂养,可考虑行胃肠减压联合鼻空肠管喂养[109],若仍然不能耐受,则考虑补充性肠外营养治疗。

    推荐建议37:肠内营养是预防应激性溃疡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保护因素,对应激性溃疡患者建议早期使用肠内营养。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建议出血停止后24~48 h可进行肠内营养。

    (三)亚低温治疗

    亚低温条件下,人体代谢率低,胃肠动力弱,肠内营养能否耐受,是否并发呕吐、误吸等并发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英国研究者Williams和Nolan[111]研究心跳骤停后进行低温治疗的患者发现,在低温期,肠内营养耐受率为处方剂量的72%;复温期,肠内营养耐受率为处方剂量的95%;正常体温期,肠内营养耐受率为100%。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好发时间在低温治疗开始后的24~48 h。因此,亚低温治疗期间给予相应常温时剂量的75%,或者采用幽门后喂养的方式,可以增加患者的耐受性,降低恶心、呕吐、误吸的风险。

    推荐建议38:亚低温治疗时可进行低剂量(75%)肠内营养喂养,复温后逐渐增加剂量。亚低温治疗期间应更积极地采用改善胃肠道耐受性的方案。

    (四)俯卧位通气

    俯卧位通气患者的能量需求较普通机械通气患者高30%~50%,而由于体位的原因,患者的腹内压增加,胃蠕动能力下降,导致82%的患者在俯卧位肠内营养时存在耐受性问题,每日喂养量反而较仰卧位患者更低,使俯卧位患者发生营养不良风险高达70%[112]。有研究表明,在俯卧位接受机械通气的严重低氧血症危重患者中,肠内营养是可行的、安全的,并且与胃肠道并发症的风险增加无关[113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