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明末辽东从军行>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事一桩(3/4)

第一百五十二章 小事一桩(3/4)

 “哦,原来如此。前几年求学,我去过山西那边的大同。那里可是产石炭(煤炭)啊。”邢云衢道。



    “是啊,产的石炭很耐烧,就是数量少。”俩人继续聊着,多是一些家庭背景和生活习俗什么的。不多时,他们便来到了南城门。



    杨林陪着熊廷弼等人登上城墙,一片诺大的工地映入眼帘。只见城上城下到处是劳作的人群,由远及近扬尘漫天人声鼎沸。挖沟的、砌墙的、打夯的、和泥的、搬运的,真是一片繁忙景象。



    其中一处打夯的地方极为显眼,上百的民夫围在一起,每人攥着夯绳。在工头一声声的号子声中,极有节奏的将夯盘抻起来又重重落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打夯的曲调是杨林照着后世电影《横空出世》教给众人的,所以那夯歌听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干劲十足。



    熊廷弼侧过头仔细倾听一阵,手指却不自主的跟着那充满力量的号子声抖动。他已被那激昂的曲调完全打动了。



    杨林向熊廷弼详细介绍了壕沟、护城河、箭楼、马面墙、羊马墙、平顶墙等城防工事的修筑情况,以及它们布置特点和作用等,足足讲了半个多时辰。



    尔后杨林又将熊廷弼等人领到城中马市、武库、粮库、廪仓等处,详细讲述了粮食和物资储备情况。接着又到城中备御公署、巡检司等衙门视察,然后又去匠作坊去看新制造的攻防武器。



    匠作坊位于城中行人较少的东北角。里面的工匠多是世袭的匠户,负责制造、维修兵器铠甲等差事。因为缺少经费,匠户们又属于践籍,所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不高。制出来的东西产量不足。



    自从杨林来了之后,匠作坊的重要性立刻提升起来。工匠们的薪酬待遇也跟着翻了几番,另外还给米面油什么的。这让工匠们的积极性和热情也高涨起来,造出来的兵器铠甲质量高数量多。



    尤其是这段时间,匠作坊日夜不停打造着各种各样的守城器械。工匠领班向杨林诉苦说人手不够,结果杨林大手一挥,以每人每日二斤小米的价格从百姓中招了三百余人来,专门给工匠们打下手,这大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