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明末辽东从军行>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降神物(2/4)

第三百一十九章 天降神物(2/4)

亲属接到叆阳定居。营中将统一建造住宅安置随军家属。



    杨林这样做一是稳定军心,增加部下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二是要增加叆阳的常住人口,促进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还是那句话,人口就是财富。只要人口上去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就跟着上去了。因此就可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他的各项规划。



    营中官兵对这条命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尤其是那些有家属但不在叆阳的官兵,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便按照“每哨请假回家人员不得高于一成”的规定,根据路途远近、户籍归属自行组团向上递交离营申请。说白了就是每哨每次最多允许十名到十五名官兵回家,然后这些官兵在约定的日期集体归队。如无特殊情况,有逾期不归或是借机开小差的官兵,将受到军法严惩和通缉。



    另外叆阳标营不是不允许官兵退伍,但前提是本人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才能离开,而且还能得到一笔合计六个月军饷的退伍费。只要脑瓜子不进水,谁能开小差不要这笔钱了?所以官兵都是严守归队时间,有的甚至提前归队。



    杨林整顿了官兵状态之后,接着就开始操持铸炮事宜。这可是关系到未来与后金交战的生死大事,马虎不得。虽然上面已经同意自己铸炮,那么筹集资金和原材料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



    资金按照原先的计划,先从商贾和地主大户们中间募集一部分,剩下的再从钱庄里贷一部分。虽然因为其他事情已经从大户们身上募集好几次钱了,但他们几乎都是营中将佐的丈人家,厚着脸皮再要一回就是了。并且保证今后三年不再从他们身上募集钱款了。这样大家都好过。



    关于原料,杨林为此又去过几次城外的铁矿场,并且仔细咨询孙博谦和一些匠人。得到的结果都和初始一样,叆阳产的铁矿不适合铸炮,会产生裂纹和沙眼,有安全隐患。他不禁暗想是不是冶炼工艺不行才造成这样的问题。



    杨林不信邪,决定先试试。他亲自组织匠人开始铸炮。这些铸炮匠人几乎都是熊廷弼从沈阳来的,不管他们是匠户还是服徭役的人,这期间都要自己搭钱生活。



    杨林为了鼓舞这些匠人认真铸炮,不仅给他们工钱还给他们安排吃住。这把匠人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