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7)
蹙。这个题材在刚刚经历过嗡嗡嗡,大家仍都心有余悸的当下,显得格外敏感而大胆。
他给自己泡上了一杯浓茶,调整好台灯的光线,开始阅读。起初,钟望洋的神情是审慎而略带忧虑的,然而随着方刚的桀骜与迷茫、萧佛的狡黠与残存的义气、沈金明的沉默与伤痛、暴连星的阴险自私……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跃然纸上,钟望洋的眉毛渐渐舒展,神情却越来越专注,眼睛越来越亮。作为一名资深的老主编,他被深深地吸引了。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犯罪与惩罚的故事,更是一部深入剖析青少年犯罪根源、展现人性挣扎与救赎可能性的力作!
这部作品笔触之细腻真实情感之深沉厚重,对少管所生活和管教干部工作的描写之专业,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尤其是冯志学这个管教干部的形象,既严厉又充满人性的温度,他对失足少年那份“不抛弃不放弃”的执着信念,像一道温暖的光,穿透了高墙的冰冷!
“好,写的真是太好了!”
钟望洋忍不住拍案叫绝,声音在安静的编辑部里显得格外清晰,旁边的年轻编辑诧异的抬起头。
钟望洋的内心激动不已,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它直面社会问题,不回避阴暗面,却始终传递着改造人、挽救人的信念和希望。
它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也具备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而这恰恰是伤痕文学最需要、也最缺乏的深度,仅仅是控诉伤痕,更要展现疗愈的希望和力量!
然而,在激动过后,一股沉重的压力随之而来。兴奋冷却,代之以深深的纠结和忧虑。《魔都文艺》刚刚复刊,百废待兴。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刊登这样一部直接描写少年犯的小说,风险实在太大了。
钟望阳拿着稿子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烟灰缸里很快堆满了烟蒂。窗外的梧桐树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仿佛也在低语着未知的变数。
刊,还是不刊?钟望洋深知自己的这个决定,关乎到一部优秀作品的命运,更关乎《魔都文艺》复刊后的第一步能否走稳?
一连几天,钟望阳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