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五 热情的董卓(2/3)
的桓典自然要为了学派的利益而奋斗,但是眼下他反对杨赐搞事情的建议,虽然有道理,却也不免让杨赐觉得不快。“难道眼睁睁看着他们建功立业?什么都不做?”杨赐面色不佳。桓典看出了杨赐的情绪不对,赶快补救。“卢植可以战败,但是汉军不能战败,您大可以对卢植做点什么,推动换帅也不是不可以,但是万万不可对汉军做什么,否则,后果难料啊杨公!”桓典一脸苦哈哈的表情,实在不想在这个自己刚刚横跳过来的档口出什么岔子。杨赐冷哼一声,沉默不语。此时,已经率领军队开拔、准备讨伐冀州黄巾军的卢植并不知道雒阳正在发生的事情,与他同行的刘备也并不知道。不过他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很在意——无所谓,何进和张让会出手。刘备一门心思都放在了刚刚加入到大军当中一起行军的董卓身上。历史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刘备的确撬动了它,但是随之而来的某些有趣的变化也在不断的发生着。比如董卓。原先跟着袁氏属于今文学派的董卓也随着袁氏的跳反进入到了古文学派的领域内,得到了袁隗的推荐,得以进入到卢植的军队里担任卢植的副手,职位是讨贼校尉。见到卢植和刘备之后,董卓的态度就是一个字——热情。似乎是得到了袁隗的提点之类的,董卓对待卢植和刘备都相当热情,态度十分友好,连着好几天都要招待卢植和刘备吃饭喝酒,一副把他们当作异父异母亲兄弟的模样。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抛开卢植和刘备在古文学派当中的地位,单说两人都是边地武人出身,对董卓来说可能就是个天然加分项。凉州人是二等公民,幽州、并州、扬州、交趾等地的人士在中原士人看来差不多也是属于一点五等公民的样子,反正天然就是低他们一等的感觉,地域炮开的那叫一个响亮。这种态度当然就逼着边地民众抱团取暖。董卓可能因此就感觉到与卢植和刘备搞好关系是很有机会的事情,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达成某种更值得追求的目标什么的。而且说老实话,刘备总是感觉董卓看着他的眼神比看着卢植的眼神更加热切。什么意思?不过在刘备看来,董卓的外貌真的是那种标准的传统的武将外貌。膀大腰圆,正儿八经的虎背熊腰,容貌还真不能算丑,当然要说他容貌端正就实在是有点太勉强了。他穿着盔甲全副武装骑在一匹高头大马身上,整个人奔驰起来颇有种肉坦的感觉,令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