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玄德> 二百九十 技术保密原则(2/3)

二百九十 技术保密原则(2/3)

拉了起来。一车一车的煤矿被运送到制煤工场里进行加工,而在刘备的要求下,原先的压制煤饼被钻了不少孔,变成了蜂窝煤的状态,然后再运到需要的地方进行使用。煮盐和冶铁的原材料多是本地开采出来的煤,以此降低了燃料成本。冶铁方面,凉州好几个郡都有铁矿被发现并且进行开采,武威郡有,汉阳郡有,陇西郡金城郡也都有。这些地方都有冶铁的机构,不过战乱之后大量荒废。刘备进行重新整顿之后,将其全部纳入了凉州州牧府的工匠从事司管辖之下,进行统一生产,赋予第一冶铁作坊、第二冶铁作坊之类的名号,并且对主要冶铁方式进行了改进。西汉中晚期,炒钢法开始在中国出现,随之而来的百炼钢技术也开始出现。不过炒钢法和百炼钢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比如炒钢工艺复杂,很不容易掌握,而百炼钢费工费时,锻造时做了大量无用功,比如曹操要造好刀,三年才锻成八口。当然,尽管如此,这些技术产物也只有高层人物才能享受到,绝对没有普及到升斗小民也能享受到的地步。新的技术方法出现和完全普及到每一个角落始终是有差距的。在中原核心发达地区,各种技术都比较先进,也有普及,什么地方有了技术革新,只要不特意隐藏,由于交通便利的缘故,数年之内就能传开。而在边远地区,因为交通的不便利和地方官府事实上的半独立倾向,以至于边远地区享受不到技术革新带来的好处,甚至还在用上个时代的技术。发达地区可以用牛耕,用耧车,豪强大户的农庄内能够给庄户使用好用的铁制农具,而边远地区有的农庄只能用木制农具,花费更多的体力和时间去完成简单的农业生产。差距就这样拉开了。农业如此,工业技术也是如此,东汉末年的中原核心发达地区甚至由于对炒钢法长期的技术总结而出现了灌钢法的原始形态,而边远地区的铁匠甚至还在用块炼法炼钢。凉州地区因为战争的缘故,农业荒废的严重,不过炼铁技术普及的比较好。刘备在战后搜罗到的铁匠有相当一部分是掌握了炒钢法的,甚至还因为曾经发达的对外贸易路线的缘故,还有一些铁匠家传了据说是西域某些国家的冶炼技术。不过这些铁匠所掌握的技术距离刘备从幽州老家带来的铁匠所掌握的技术还是有所差距的。因为刘备在幽州老家培养出来的铁匠已经基本掌握了灌钢法的精髓,虽然刘备从不怎么专业的角度无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