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九十七 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4/6)
提及当年光武皇帝发起度田而大家一起反抗的事情,所有人都记得那是如何如何的惊险刺激。当年刘秀要度田的时候,多少人群起反抗,多少人发起强烈的抗争,多少人为此丧命,最后逼得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和大家妥协了,才换来了这百多年的幸福生活。而现在,皇帝老儿又开始了,又要度田了。天晴了,雨停了,他又行了!不仅豪强地主要度田,甚至于连他娘的官吏都要度田,搞什么官民一体纳税,这种事情可不是要闹得天怒人怨吗?虽然说朝廷那边貌似没什么动静,高官显贵们还一个个的都上赶着给朝廷送税收,但是这样的“豪情壮志”,他们这些地方官吏可没有。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没有收税这一说!怀着如此坚决的意志,地方官吏们首先掀起了一阵抵制潮流,此番抵制行动参与地位最高的人是冀州刺史桥瑁的别驾,冀州人田雍,是当年袁绍身边著名谋士田丰的远房亲戚。因为素来有很高的名望,所以被桥瑁请为冀州别驾,这些年来也一直都挺尽职尽责的,但是这一回朝廷的度田令显然触碰到了他的底线,以至于桥瑁想要劝说他,都被他糊弄了过去。也就是叛乱行动发起的时候,魏郡郡国兵都尉提前得到了情报告知,于是急忙调集魏郡的郡国兵包围邺城,成功遏制了叛军对邺城的突袭,保住了邺城否则这一波对冀州的冲击还真就不会小。话虽如此,邺城是被保住了,各郡国的治所也在郡国兵的奋战下被保住了,但是不少县城失守了。叛军在一些官方人员的统领下,比如在田雍的要求下,倒是维持住了底线,比如只杀税吏,不杀不愿意和他们合作的地方官员,以此向朝廷示威,顺便还想着保留最后交涉的可能。但是他们所控制的队伍在军纪方面肯定是聊胜于无的,所以被他们攻占的地方,也都基本上被祸祸的差不多了。徐晃抵达黄河边上的时候,冀州南部几个郡国已经有五六座县城被攻破了,周边的一些农业村庄什么的也被祸祸的差不多了,倒是各地设置起来的集体农庄表现比较亮眼。内地的集体农庄和刘备设置在边远州郡的集体农庄不同,刘备最早设置在凉州、幽州和并州这些地方的集体农庄因为有军事威胁,所以还安排了军事教官对农庄内的壮丁进行较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农闲时期,壮丁们乃至于壮女们都要抽出时间前来参加军事训练,练习武器的使用和军阵的排列。但是在内地州郡,因为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