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太史(4/6)
了计较,安抚道,“壮士不必担忧,已经派人请来我家主公与田别驾。”
太史慈拱手道谢:“太史慈代北海军吏百姓,谢过先生了。”
说话间门前战马嘶鸣声起,很快太史慈看到一众人进到大堂前。为首的一个身穿月白袍服的青年。青年不过十七八年纪,身形匀称矫健,样貌俊美儒雅,使人一看颇生好感。
青年身后跟着的四人,有白净的儒生,有魁梧健硕的武士,各自都是仪表非凡。太史慈看得暗暗感叹,冀州军辖下俊杰何其多。
郭嘉给太史慈引荐了袁熙等人。
太史慈赶紧抱拳行礼,送上文书,朗声道,“在下孔北海下属,东莱太史慈,拜见袁公子。”
袁熙接过文书读起来,太史慈接着道:“都昌为黄巾贼淹没,北海只有守军三千余人,实在是势如累卵。请公子速速发兵救援。”
说话间田丰也赶到,袁熙将文书递给他。比起孔融的求援来,袁熙更感兴趣的是太史慈本人,这可是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忠义无双的太史子义。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
不过袁熙所处这个历史时代,太史慈以后跟随袁熙,统帅乌桓骑兵,南征北战,戎马一生,和隋唐中的秦琼,秦叔宝,跟随太宗皇帝李世民一样。
太史慈披了件简单的札甲,二十多的年纪,留着短须,须髯若神,样貌颇为英伟。但此时他神情隐隐的焦虑疲惫。
袁熙并没有,将设计北海的事情告诉田丰,其实袁熙的担心多余了,田丰而虽然耿直,却并非滥仁腐儒,于是说道,“公子,同为汉室臣子,于情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