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斯拉夫洪荒神器!(3/6)
要是没有亲身去过那里,恐怕都不好想象。更别说身边环境更优越的诸位了。”郭康说:
“我为此咨询过很多人,包括曾经在小北地区主持水利工程的新丞相步相公。他给我说,在罗马尼亚,我们做的事情,一般是推广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对当地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虽然很多地方,生产的技术比中原和希腊落后不少,但基本上还算是‘利用、改造、升级’的范畴。而在罗斯大地,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已经存在的基础设施。所有一切,几乎都是从头开始的。”
“当地人的处境非常糟糕。他们的村庄很小,一般只有四五户,多的也就十户左右。和我们的农庄,根本没法相比。这是因为那里地广人稀,本身人口就很有限;他们的农耕方式也很落后,需要大量的土地才能养活这么点人。如果聚集的人太多,离田地太远,那村落也就没有意义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因为人太少,所以这些村落既脆弱,又落后。这点人,是没有办法兴修水利的,连改造周围的林地,都很困难。他们也缺乏施工和伐木的工具,因为村落里也同样缺乏从事手工业的匠人。”他解释道:“由于技术落后,他们能养活的专业人员也有限。所以铁匠、石匠这样的工匠,一般只有在中心城镇才能找到。而专业工匠的缺乏,又导致他们缺乏工具,无法提高生产的效率。我说的人与铁,就是这两个方面。”
“那他们为什么不设法改变这个情况?”刚才提问的希腊富豪提问道:“自己没有技术的话,可以从外界引进吧。我们可以把这些东西卖给他们的。”
“那个地方,是系统性的落后。”郭康摇摇头,说道:“不但民间的情况惨淡,当地领主管理也很低效。”
“普通民众的生产能力极其低下,没有能力开辟土地、开采矿产、建设水利;这导致他们的发展也极为缓慢,长期积累不起足够的储备,去实现我们所说的‘升级’。”
“当地管理者为了获得资源,又要从民众身上收走大量的积蓄。这让他们基本不可能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进步,因为哪怕有购买工具和学习技术的储蓄,也会首先被领主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