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0、科幻新传奇?行业大笑柄?(4/6)
拍的怎么样了?要不咱两部片子联动一波?我带着刚子去帮郭导推一把地球?”旁边马莉笑着补了一句:“嘿,那可不行,月球还等着我们拯救呢!”有这两人在,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陈飞笑呵呵的拍了下沈藤的肩膀:“好好演,这部戏里面有一大半都是你的独角戏,能不能卖的动票房,可就得看你的表现了。”最近网上突然冒出来一个叫做“含腾量”的词。意思就是,只要某部电影里有沈藤在,电影质量通常都不会低。这个词倒是颇有种被越传越热的架势!“您放心,保证不会让你失望。”跟众人聊完之后,陈飞又去参观了一下足足搭建了三个月的“月面基地”。飞跃影视负责该项目的技术总监边走边介绍:“这些陨石坑都是3D扫描真实月球地貌建模的。连沈藤的宇航服都做了十七版减重设计,包括飞行器、舱内环境,都尽可能还原了真实太空场景。您看这飞行器的操作台,每个按钮的触感和反馈音效都是我们团队反复调试的,既要保证符合科幻设定,又得让演员操作起来顺手。还有舱内的灯光系统,我们模拟了月球昼夜交替的光影变化,冷色调能凸显宇宙的孤寂感,暖光又能烘托喜剧氛围……”陈飞伸手触碰着舱壁上斑驳的纹理,那粗糙的颗粒感仿佛能让他感受到宇宙尘埃的痕迹。技术总监这时又指着头顶缓缓转动的环形灯带,兴致昂扬的介绍道:“这个环形灯不仅是装饰,还藏着动作捕捉传感器,配合虚拟拍摄系统,能实时生成演员在月球低重力环境下的运动轨迹,省去后期大量特效合成的时间。”一旁的场务抱着崭新的道具头盔匆匆走过,头盔面罩折射出了科幻感十足的蓝光。陈飞看着这些,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眼下看到的这一切,都验证了他当初花高价去培养特效人才的重要性和前瞻性。十多年前,国内特效行业还停留在“五毛特效”的调侃中,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奇观让观众惊叹,也刺痛着陈飞的神经。他当时耗费巨资,在飞跃影视内部成立特效研究院,斥资引进好莱坞顶尖设备,甚至重金邀请国外特效团队核心成员前来内地工作,手把手带着本土团队从基础建模学起。而现在,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刻了!“咱们这套技术,连好莱坞都得竖大拇指!”技术总监的话语里满是自豪,“就说这虚拟拍摄系统,我们团队自主研发的算法,能把动作捕捉精度提升到0.1毫米。那些失重跳跃、漂浮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