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妥善安排俘虏,深得民心。皇上命士兵共患难,军心动摇(5/7)
,面色红润出现在城楼下。
他们同样用着大喇叭对他们诉说了被抓之后的经过。整个过程完全属实,没有一点夸张和虚构。因为是真情实感,所以对于城里的那些士兵更有说服力。
城楼上的士兵。听到。如果投降之后会有这样好的待遇。可以说都心动了。甚至将军们也心动了。但是他们不能就这样表现出来,如果他们真的直接表现出来。可能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阻碍。所以表面上他们仍然按兵不动,背地里已经在商议。下一步该如何?是直接开城门投降,还是将皇上摄政王他们都抓起来,然后作为投诚的筹码。
第一种做法,因为没什么功劳,只是投降,所以他们没有什么筹码与太子和太上皇谈条件。
如果是第二种做法。因为有了筹码,所以可以谈到一些特别有利于他们的条件。
但是,作为下属对主子的忠诚是这个朝代最被看重的品质。
即使迫不得已,弃暗投明。对前主子是否留有情谊,手下留情,在不同人看来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些正人君子认为,即使弃暗投明了,对原来的组织,也要留有一些情分,这样才是君子所为。
也有人认为,既然已经要换新主子了,自然要与原来的主子断得彻底。甚至为了表忠心,将前主子直接杀害。提着人头投诚,这样才算断得彻底。
城里的将军们在一起猜测,太子和太上皇是什么样的心态?也不知他们是希望自己这方抓住新皇上和摄政王?还是希望看到他们投降的时候,对新皇上和摄政王还留有一些情意,至少不会落井下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将军们大部分赞成的还是不要落井下石为好。因为他们已经做过一次叛军了。这次再投降,就是第二次做叛军了。如果将皇上和摄政王的人头提上,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可能还会招致太子和太上皇的猜忌。
如果他们真的那么做了,就与忠诚二字完全无缘了。得不到主子任何信任的人,未来又能走多远呢?
最终主流的思想也说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