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其他类型>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 第1237章 真惹不起(3/4)

第1237章 真惹不起(3/4)

是何意?”



    段晓棠解释道:“朝廷全盘负责并州大营的所费所需,不再让他们自筹粮饷。”



    补充一句,“不过目前做不到这一点。”客观条件限制。



    朝廷养南北衙的军队已经很是吃力。



    杜松理不出其中的逻辑,“说说你的理由。”



    段晓棠先挂免责牌,“我和地方大营的人接触不多,都是道听途说来的。”



    范成明:“你就说吧,这儿都是自己人。”



    段晓棠道:“大营防线绵长,所费颇糜,大致是朝廷和地方五五开。”



    “为了让地方出这五成军费,势必要让渡某些条件和权力。”



    “拿最简单的来举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突厥吃突厥。”



    “并州所在的山西之地,比不得关中、河洛的膏腴沃土,种地没多大指望。”



    “好在他们有一个纠缠千百年的老朋友——草原上的牧民。”



    “朝廷严令不得与突厥交市,但对并州大营的人而言,只要不售卖武器和汉人,其他的都可以拿来做交易。”



    “走私仿佛吃饭喝水一般简单,好处是保持和草原的联系,坏处是底线一破再破,一跌再跌。最后分不清是在赚钱养兵,还是通敌卖国。”



    大军头的公账私账,早就分不开了。谁能说清楚有多少用在军士身上,多少又落进个人腰包里。



    段晓棠继续道:“南衙由朝廷供养,哪怕临时调来戍边,中间人介绍,草原上一匹丝绸是中原的十倍,大将军会做吗?”



    范成达和杜松坚定立场,“不会。”



    南衙军队粮饷由朝廷拨付,但也就是饿不死冻不死的水平,想要日子过得富裕些,还是得靠缴获和赏赐。



    和边军来钱的路子大不一样。



    似庄旭那般,压根不叫做生意,人家是处置战利品。



    段晓棠歪着头道:“我觉得怎么也要纠结三天。”



    换并州人来,利润大风险低的生意,谁不干谁是傻子。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