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201章 谁知道~呢(2/6)

第201章 谁知道~呢(2/6)

合规的方式,便是用手中的鸠杖打!因为太后的鸠杖,往往也同样是先皇所赐。一如先皇驾崩时,会留遗诏指定继承人一样——在那封遗诏中,先帝同样会留下‘尊太子母:皇后某氏为太后,赐鸠杖’的安排。所以,太后用自己的鸠杖打皇帝,是扯着先帝的虎皮,替死去先帝教训不肖子孙。这么说来,问题就一目了然了。——太后一介妇人,拿着一杆先帝赐下的鸠杖,就能肆无忌惮的往皇帝身上招呼;俺老汉虽是农户,手里的鸠杖,却也是先帝所赐!虽是不敢学太后,把这鸠杖往皇帝身上招呼,但你一個千八百石的官儿,俺老汉总还是打的得吧?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汉家现存的,关于乡三老这一特殊特权阶级的规定,乡三老见官、面圣不拜(理论上是面圣不拜,实际上是面圣不跪,却也还是要给皇帝留点面子,拱手弯腰意思意思的);凡郡县有司属衙畅通无阻——想进就进,想走就走,根本没人能拦,也没人敢拦。非但进出自由,畅通无阻,郡县主管得知三老上门拜会,甚至还要亲自奉茶招待!到了朝堂三公九卿有司,虽然稍差些,但理论上也还是进出自由,实际上只需要给出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便可以自由进出。甚至就连皇宫,也不是完全去不得!只需要走到宫门外,让宫门处的禁卫通传一声:某郡某县某乡三老某某,请朝天子;大多数情况下,只要皇帝不是忙的饭都顾不上吃,就都会见上一面。哪怕这个手持鸠杖的老爷子没啥正事儿,就是想单纯见自己一面,也同样如此。毫不夸张的说:乡三老,便是汉家在‘以孝治国’的主体国策之上延伸而来,且不需要支付俸禄的编外纪检委!只是这个群体,往往都是由长寿——而且是过度长寿的退役军人、退休官僚群体充任;平日里,地方郡县只要别做的太过火,别闹到天怒人怨的地步,这些‘过来人’便往往都会睁只眼闭只眼,不会太为难郡县父母官。——大家都是当过官儿的,谁还不知道汉官不易?但这一次,刘荣出于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的考虑,而临时设置的治粟都尉,却意外捅破了这层官僚群体心照不宣的政治潜规则。而这意外捅出来的马蜂窝,却也是为刘荣监国期间的汉家,带来了一笔相当不菲的政治成果……····“平日里,老大人不怎见客;”“孤也是前脚刚获立为储,粮食的事儿都还没忙完,便又得了监国大权。”“——忙啊~”“实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