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朕,错了吗?(2/6)
国思虑片刻,终还是略有些屈辱的低下了头。“然。”“想当年,皇次子、皇三子,也就是如今的河间、临江二王,被陛下分别派到先王和臣身边。”“——先王喜文好赋,纵是臣再三劝谏于旁,也终还是落入了河间的圈套之中。”“好在并未曾酿成大祸;”“至少先王,不曾在河间面前,说出什么不该说的话……”见韩安国一副坦坦荡荡,丝毫不忌讳自己当年作为的架势,刘荣也不由得一阵摇头失笑。这,便是如今汉室,与后世朝代最大的区别。——在后世,忠于天子、忠于皇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铁律,甚至是天道!但在这个时代,臣下讲的却是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良禽择木而栖。就拿韩安国来说:你梁王刘武尊重我,给我俸禄,给我施展才华的舞台,那即便你是要去和天子做对,我也必定会帮你!而到了今天,梁孝王刘武早已尘归尘,土归土,韩安国也落在了刘荣手中,也同样不会忌讳自己的所作所为。原因无他,各为其主而已。“长孺此言,可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木栅外,刘荣仍旧是一副轻松写意,好似与友人闲聊般的惬意姿态;如是道出一语,旋即便在韩安国疑虑重重的目光注视下,面不红心不跳,张口便来:“孝王喜文赋,河间好经书——即便到了如今,这,都依旧为天下人所熟知的事。”“孝王、河间以文交好,叔侄无间,更不失为坊间又一佳话。”“——朕听说,即便是到了弥留之际,孝王都还在因为没能再见到河间,而感到遗憾无比呢。”“孝景皇帝尚在之时,便是河间,也常在朕耳边提起孝王文才,并引以为忘年知音。”···“长孺公,实在是沉于计谋日久,着了相了。”“就连如此纯洁的情谊,都能被长孺公理解为计谋、策略;”“又如何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莫名其妙,又满含讥讽之意的一番话,惹得韩安国没由来一阵恼火,偏偏发作不得,便只得绷着脸将身子侧开些,自顾自生气了闷气。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扯什么聊斋啊~还纯洁情谊、忘年之交呢!早干嘛去了?偏偏梁王刘武前脚要夺嫡,你皇次子刘德后脚就上赶着,要和梁王刘武交流文赋?单你一个也就罢了,偏偏皇三子也同时出现在韩安国身边,死皮赖脸非要和韩安国交好,赶都赶不走?只能说,刘荣这番辩解,就算是想要骗过三岁小孩,也还需要再仔细润色一番。但仔细一想,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