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华夏贵胄!(1/5)
后世人常说:市场会让每种需求,都极为具体的体现在价格之上。而奴隶的价格——尤其是在刘荣减免外族奴隶的奴税后,应声出现的汉人奴隶价格下降、外族奴隶价格上涨,无疑是将汉室对奴隶劳动力的依赖,体现的淋漓尽致。如果汉室奴隶不多,又或是用奴隶的人不多,那奴隶的价格,绝对不会在政策发布的第一时间,就发生如此灵敏的波动!至于这价格波动的原因,其实也很好理解。——一个汉人奴隶,奴税五算,就是每年六百钱。一年六百钱,十年六千钱,算他能活五十年,便是高达三万钱的奴税。反之,一个外族奴隶,每年仅需缴纳一百二十钱的奴税。同样取五十年,奴隶主为一个外族奴隶的毕生,却只需要缴纳六千钱的奴税。二者之间的成本,甚至都不是简单的:五倍。举个例子。某个地主,有五百亩地,需要有七到八个奴隶帮忙种地,才能让这家地主脱产。而七八个奴隶的买入,通常需要三十万钱左右。通常情况下,普通的农户,是不可能单纯靠种地,把自家的农田从一百亩买到五百亩,并另外一次性花费三十万钱,买回七到八个壮年男奴的。要想完成从拥田百亩、亲自种地的自耕农,到拥田五百亩、奴隶耕作,全家脱产的地主的转变,通常需要这样一个过程。初始田亩:一百亩;初始奴隶:零。然后,得到一笔意外收入,如战功封赏,又或是继承远房亲戚的遗产之类。用这笔意外收入,买入五十亩田。一百亩田,通常只够一户自耕农饿不死、冻不死。而有了一百五十亩田,便有了在保障生活的基础上,额外积蓄一部分的可能。于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极其努力的耕田、种地,刚好天公作美,连续几年都是丰收——至少没有灾害导致的歉收。如此三五年,这户自耕农,便能积攒下两三万钱。这点钱,若是用来买田,只购买三五亩的,若是在长安附近,更是一亩都未必买的回。但这笔钱,足够买下一个未成年女奴。至此,自耕农→地主的进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原始积累。田亩:一百五十亩。奴隶:一人。而后的几年里,这名未成年女奴,会分担起大半家务,好让这家自耕农的女性成员,能抽出时间通过养蚕、织布,来为家庭提供产出。虽然不会多,但总好过没有。如是又三五年,一百五十亩农田的盈余,外加女性成员的蚕织收入,让这个自耕农家庭攒下了四五万钱。仍旧买不回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