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让这小子来当主编(3/6)
,去年的棉服还有20多万件积压在仓库呢,还自负盈亏?自负盈亏咱们工人全去喝西北风吧。”
“不怕不怕,咱们闹两天,他就得改回去了。”
饶月梅皱了皱眉,“你们不能这样想,这两年厂里效益不行,咱们一直吃的‘省心饭’,不改改,厂子迟早要出事儿,我觉着这弄得挺好的。”
“月梅主任,你现在是厂里干部,你们家还有这么大个院子,儿子也有本事,厂里不管你,你当然不怕了。”有人幽幽的来了一句。
“你这说的什么话?!”
饶月梅立马生气,“谁要是敢说我饶月梅倒向资产阶级,我跟她拼命!”
“哎呀,月梅主任,都多少年的工友了,哪是那个意思。”
“就是、就是,谁在那儿胡说八道。”
其他人赶紧出来打圆场。
江弦洗漱干净,换了身衣裳,骑着车子走了。
他妈的单位是京城服装三厂,这是个老棉服厂,到了这两年,产的还全是酷似上世纪50年代的棉袄、棉裤,这哪儿跟得上改革的发展、人民的需要。
不过那个老厂长挺有先见之明,今年一直在尝试搞风雨衣,后来就是靠着转产,让这老棉服厂在改革中“杀”出了一条生路。
转产的便是国际上流行风头正劲的时装化风雨衣,服装三厂根据京城春天的特点,跟国外的风雨衣一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雨衣。
防风、防雨、防尘。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长城风雨衣,80年代风靡全京城,那会为了买一件风雨衣,连商场的专柜柜台都能挤塌了。
北影厂。
小会议室。
王洋,江怀延,王好为,江弦还有几位厂里的领导,都坐在里面。
王好为手里拿着一摞资料,为难道:“我们已经算过了,20万的经费不够,厂里至少还得再批10万经费给《车水马龙》。”
这会儿拍电影,平均花费也就30万,像《城南旧事》,花了57万,一部故事片,拉满了也就80万。
“你们一个在京郊拍摄的片子,怎么超出那么多的预算?”主抓财务的副厂长包大可纳了闷,“你们的钱都花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