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老艺术家们的聚首(3/5)
而是世人。——光未然”
张艺谋一阵惊讶,光未然的名字谁不知道?这样的人物居然给这篇文章写了句评价,而且评价还这么高?!
他接着往后看去,编辑部先是介绍了法国的“新”流派,几年前,塞缪尔·贝克特因“以一种新的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标志着“新”已经得到了西方学界的认可,从而使它成为法国乃至世界现代文学史中的一项经典。
江弦是擅于尝试新文学风格的作家,不落后于西方文学思潮,创作了这篇,在此文中,作者不再是一位叙述上的侵略者,而是一位聆听者,他从旁观者的角度讲述了许三观荒诞而平凡的一生。
张艺谋这会儿只有一个感觉,就是:声势浩大,来势汹汹。
《人民文学》这样前所未有的全力推出一篇,给出评价、待遇如此之高,这说是亲儿子都不为过。
要知道《人民文学》基本上只刊登短篇,几乎看不见中篇的身影,更别说长篇了。
结果就这么堂而皇之的将江弦的一部长篇完整刊发了出去。
张艺谋不是文学界的人,都能隐约察觉到,不管这篇是优还是劣,文学界必定都会给出最剧烈的反馈,毕竟这可是“中国文学第一刊”。
带着强烈的好奇,他的眼神深深杵进了这册刊物。
一晃就到了傍晚。
“张艺谋,给伱介绍一朋友。”同一个宿舍的室友顾长卫领着一小伙儿进来,“姜小军,中戏表演系的,今年刚上大一。”
姜小军去年高考落榜,今年听了好哥们英达的意见,报考了中戏,没想到就这么一考,还就真考进了中戏的表演系。
张艺谋没有第一时间理会他们,一直看完这篇的最后一行文字,恍惚一阵子,才意犹未尽的抬起头,满眼疏离。
“嗬,你也看这个了?”姜小军一眼瞥见这册《人民文学》。
“你也知道这个?!”张艺谋双眸渐渐明亮。
他这会儿正处于分享欲爆棚的阶段,就好比看完一场电影,结束之后肯定是立马想和朋友bb两句。
“我看了,写的太特么好了。”姜小军一屁股在他床沿儿坐下,“尤其是那段,许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