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高粱红了”(3/6)
——《红高粱》
“高粱.”
张守仁喃喃念了一句。
他们这个年纪的人,可以说对高粱充斥着感情。
众所周知,咱们国家经历过紧衣缩食的日子,加上一些别的事情,让本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温饱问题,高粱这种高产量作物就成了老百姓桌上的常客。
因此高粱在老百姓的心里还有一个别名:
救命粮!
张守仁把《红高粱》这个名重复念了几遍。
看着这个名,一片充斥着乡土气息的红高粱地顿时出现在张守仁的脑海中。
“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
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人。他打了一个颤,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天地混沌,景物影影绰绰,队伍的杂沓脚步声已响出很远。父亲眼前挂着蓝白色的雾幔,挡住他的视线,只闻队伍脚步声,不见队伍形和影。父亲紧紧扯住余司令的衣角,双腿快速挪动。奶奶像岸愈离愈远,雾像海水愈近愈汹涌,父亲抓住余司令,就像抓住一条船舷。
父亲就这样奔向了耸立在故乡通红的高粱地里属于他的那块无字的青石墓碑。他的坟头上已经枯草瑟瑟,曾经有一个光屁股的男孩牵着一只雪白的山羊来到这里,山羊不紧不忙地啃着坟头上的草,男孩子站在墓碑上,怒气冲冲地撒上一泡尿,然后放声高唱:
高粱红了——日本来了——同胞们准备好——开枪开炮——
”
红,张守仁眼前一片火红。
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
一队队暗红色的人在高粱棵子里穿梭拉网,演出着一幕英勇悲壮的舞剧。
伴随着“吧嗒”一声,张守仁眼前的画面迅速黯淡下去。
就像是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