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延河》约稿(5/6)
上变得活泛。
“对啊,既然是写我们陕西的,不如就发表在我们陕西的《延河》上吧。”
“你放心,我们《延河》一定不会埋没这篇,稿费什么的,也一定都按照其他杂志给你的标准给你。”
江弦有些无奈。
他就是给这仨人讲讲,顺便做个铺垫,好让自己那篇问世的时候,不至于显得唐突。
没想到这仨人是打蛇随棍上,直接就和他约起了稿子。
“我去和主编王丕祥同志讲,到时候你的这篇,《延河》要以最大力度推出。”陈忠实言辞恳切。
三驾马车里面,陈忠实年纪最大,资历也最老,这会儿是西安一个区文化馆的副馆长。
“是啊,都是老朋友了,你还不相信我们?”路遥这名编辑语气里也带着期盼。
“行。”
江弦见三驾马车都摆出这样诚恳的姿态了,也不端着,干脆的答应下来。
“我就和你们《延河》约这么一篇。”
《延河》虽然算不上国内的顶尖刊物,但在文学界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自创刊以来,《延河》始终保持着非凡的文学表现,推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作家,号称是“小《人民文学》”。
像是陈忠实,他的多篇都是首先拿给《延河》亮相,还有京夫、莫伸这些个陕西青年作家的,也是由《延河》挖掘出。
当年茹志鹃的短篇《百合花》写作完成后,正值敏感时期,她把《百合花》寄给许多刊物,均以“感情阴暗,不能发表”为由,遭到退稿。
周游大半个中国之后,最后是《延河》编辑以职业的敏锐眼光和胆识,终于让《百合花》在《延河》上盛开。
从这样的魄力就能看出这部刊物的不同凡响之处。
因此江弦把自己的约给他们,也不会觉得有多委屈。
翌日,江弦就准备返京了,离开之前又在西安买了点儿当地的特产。
听路遥说德懋恭的水晶饼比较出名,过节走亲戚他总要带上几盒,江弦便过去买了几盒,准备拿回去给家里人和京城的朋友们尝尝。
虽然京城也有各种饼,他家里人也不一定喜欢吃,但怎么说呢,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