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代表文艺界的彩车(4/6)
良子也毫不掩饰对江弦作品的喜爱,她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及,江弦的文字如同打开了一扇窗,让她看到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魅力的中国,其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刻画令她印象深刻。
中日青年大联欢举办在即,两名日本演员对江弦的喜爱,必将成为中日文化交流中一段被铭记的佳话。
这一事件也再次证明,文学作为跨越国界的桥梁,正不断拉近中日两国人民的心灵距离,为两国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
”
冯骥才看的傻眼。
这报道的意思就是说江弦是高仓健和中野良子非常喜欢的作家呗。
合着人江弦这会儿的读者受众都不仅限于国内了,在日本都有这么老些!
“牛逼.”
冯骥才怔怔的骂了一句。
他这两年基本都在休养,始终也没什么作品问世,可是人家江弦呢?都已经火到这个地步了!
想当初,自己和他几乎是在同一起跑线开始的写作。
其实也不算。
因为那时候他的《棋王》刚在《京城文学》发表,他的长篇《义和拳》却已得到了人文社的出版。
所以在文学上,冯骥才是一个领先于江弦的身份,江弦甚至还要叫他一声老师。
可现在呢?
冯骥才不免生出些愁绪,两人的地位明显越差越远,已经回不到当初的革命友谊。
或许下次见面,他叫一声闰土,自己却只能叫一声老爷
“大冯,看啥呢看的那么专心?”
“新闻。”
他端起不知道什么时候空了的缸子,又放下,“江弦上新闻了。”
“又咋了?”
“见了俩日本演员。”
“哦。”
顾同昭见怪不怪,只说些“江弦不是天天都能上新闻么”“不知道多少双眼睛天天给他盯着”之类的话,惹得冯骥才又有点发酸。
可是酸又有什么用呢?
其实早就该明白,自己和江弦根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10月的第一天。
天还未亮,江弦就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洗漱后,穿上那件在红都定制的中山装,对着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