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该当何罪?》(4/6)
”
“吃饭吧、吃饭吧。”
江弦张罗着剧组人坐下,被谢晋喊着先说两句,他站起来,简短而真诚的肯定了他们的付出,肯定了《芙蓉镇》的电影制作水平。
“我相信,这部影片具有对新中国电影史来说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也是世界电影史中一部不朽的杰作!”
这段儿时间因为电影没法上映而显得精神萎靡的剧组成员,一个个渐渐振奋起来。
酒过三巡,还是有工作人员按捺不住,问出了心底憋了很久的问题。
“导演,咱这电影还能公映不?”
“对啊,还能公映么?”
“怎么听说上面儿要把片子封杀了呢?”
谢晋脸有点儿红,但是表情严肃,承诺道:
“一定能上映!”
众人闻言,一阵激动,加上喝了点儿酒,一时间情绪脆弱,有哭有笑。
谢晋看着这一幕,深吸口气。
虽然这么承诺,但要说能不能上映,他心底其实也没底。
带着些隐隐的惆怅,谢晋吃完了这顿庆功宴,回到住处眯了一会儿,醒了醒酒,又钻进剪辑室里忙活一晚上,剪掉几个争议太大的片段。
最早上映的是164分钟,现在已经剪掉了20分钟了。
他靠着椅子眯了一会儿,被剪辑师王华叫醒,他拎了好几人份的早饭,顺便带回了今天的报纸。
“谢导,先吃点东西吧。”
谢晋点点头,“叫大伙都来吃饭吧。”
众人早已疲惫不堪,闻言都放下手上工作,凑过来默默喝起八宝粥。
谢晋则是一边吃,一边看报纸,想看看今天的报纸上有没有关于《芙蓉镇》的消息。
这段时间,随着试映范围的扩大,对《芙蓉镇》的评论越来越多,批评与赞扬总体上呈三七开的比例。
但在心理学上有一个“负面效应”的说法,也就是说,人对坏的负面信息会更加敏感,记忆的也更加深刻,也就是说“一黑顶十粉”。
有三成的批评,已经很致命了。
而要说其中最严重的,还是朱大可的那篇批评。
作为名声鹊起的先锋批评家,朱大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