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现实与梦,热议不止(5/7)
一个人吗?”
“是的吧。”
“其实分析得这么复杂,这么精细其实毫无意义,对于儿童来说现实与梦境其实没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最重要的是不要逃避现实,也不要沉湎于梦境,我们要学会……”
“学会什么?”
旁人追问,可这人答不出来。
但很快问题有了答案。
第二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日。
知名文学家陈伯吹先生在文艺报上这样评论道:
“程开颜同志没有让龙猫治好妈妈的病,也没有让猫巴士带她们逃离现实。
相反是让现实与幻想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母亲依旧躺在病床上,但窗台上多了一颗代表希望与生机的玉米。
爸爸依然要熬夜工作,但孩子们知道某个树洞里有个毛茸茸的守护神。
这种处理方式告诉我们:
童话并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给冷硬的现实裹上一层柔软的糖衣,让我们能有勇气继续向前走。
就像在寻找走丢的妹妹时,邻居老婆婆始终认为她肯定是“梦游“跑出去了,而不是走丢不见了,到时候醒了肯定会自己回来的。
因此我们要和孩子们一样,永远保留着那个雨夜遇见毛茸茸神灵的秘密。
现实与梦境,就别分得太清了。
……
紧跟其后,《浙江日报》刊登了来自知名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学者蒋风对《龙猫》的评论文章——
《龙猫是儿童温柔的庇护所》
蒋风教授在文章中这样评论道:
在《龙猫》中,程开颜同志将复杂的现实困境转化为童话滤镜下的奇幻冒险,用儿童本真去感知世界,让这个故事成为了成人与儿童共同的心灵栖息地。
充分体现了儿童本位这一思想。
故事严格遵循了小风与小菲两姐妹的的视线高度:
如橡果子的滚动轨迹、阁楼台阶太高,衣柜里煤煤球的触感,都以儿童特有的微观视角呈现。
父亲的视角也不是传统的,古板的成人视角,而是弯下腰来和孩子一起观察世界。
……
其次龙猫这种“去危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