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我为“阿公”办事(1/5)
每一个能在历史上执行的政策方针,都必有符合一部分群体的诉求。凡是能获得成功的政策,必定顺应时代着时代的发展,符合大部分群体的利益。历史上,鬼佬拿港人治港当口号,内地却坚定不移,认真详细的推行着港人治港。研讨出一大套政策,切实地进行施政。尹照棠有前世的从商经验,在做生意上有点眼光,但在政治上缺乏个人体悟。冇烈火炼不出真金,冇真正在政坛沉浮过,悟不出一份好政策。但幸运的是,口号可以抄,政策可以借鉴嘛。毕竟,他不是行政长官,喊出来的口号,不用负责推行。杂志周刊本是宣传用,大可以刊载某人政见。胡博超还是正牌的市政局议员,天生有议政权力,非常适合做意见领袖。尽管只是在造势,都要稳扎稳扎,一步步来。尹照棠动用91杂志公司的渠道,已是一个政治表态,无需马上站出来,叫胡博超出来测测风向,试试效果。等舆论已成,形势已定,再出来露面也不迟。代价则是要把一部分政治功劳,让渡给胡博超。胡博超会成为政坛新星。可他与胡博超本是政治伙伴,并无多少损失。西九龙,弥敦道173号三层,两个单元房门口,挂着“新华通讯社港岛分社”和“港澳工位”的招牌。十几名办公人员,来来往往,桌面的红色电话,响个不停。办公场地紧张,贵为副社长的梁漫平,都只在靠窗的位置,有一张独立办公桌。一名干事把一份已经折好,画了重点的小报递给副社长,眉飞色舞的道:“领导,91吃瓜的议政文章,有点意思呀。”“喔?拿来我看看!”梁漫平抬起头来,扶正眼镜,细细阅览起小报上的文章。一千两百余字的豪文,铺满小报的首页,市政议员胡博超的署名,把文章含金量抬高一个层级。“言之有理,目光独道啊.”梁漫平沉稳地放下小报,眼神却异常兴奋,作为大新华的副社长,当年也是部司中有名的笔杆子。针砭时弊,溜须拍马,年度总结,行测论政。全都写的叫一个天花乱坠。一篇文章是猪粪,还是真金,细读两遍心中自明。好与坏,关键在于能不能执行下去,契不契合社会大众。能获得他一个目光独道的评价,起码代表理论上,切实可行。能否获得港岛市民的广泛支持,还得实践检验。在场的干事们见到领导交口称赞,纷纷面露好奇之色,传阅起报章,细细品鉴。办公室内,称赞声连连响起。“文章写的真好。”“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