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九品中正(2/3)
大儒。可汉末战乱多年,官方的学术传承断了三十年,各地世家名族也都朝不保夕,哪还有时间研究经典。大儒们都断了代!曹丕下令征召大儒,最后符合标准的,只有可怜的三个人。就是区区的三个人。其中,还包括了眼前这位颍川钟家的太尉钟繇。没办法,曹丕只能下令放宽年龄标准,最终只招募到了十九名博士。全面负责太学工作的,就是太尉钟繇了,这也是很好的利用了钟太尉的个人长处。钟繇见曹睿问起《春秋》,正色说道:“臣能教授春秋,其余四经臣亦能教授。除臣以外,另一名能教授五经的博士只有乐详。”“其余博士,只能治一经或两经。”“臣实在担忧经典断绝啊!”曹睿又问:“依太尉所见,太学的学生学了经典,多久能出任官员?”钟繇反问道:“陛下认为太学的学生,应该出任官员吗?”曹睿不解:“太学若不为国家养才,那太学留之何用?”钟繇耐着性子缓缓说道:“陛下,国之选材,有‘才’、‘德’两论。”“武帝的求贤诏书中说,应唯才是举。这个才的意思,指的是治世之能。”“现在州郡中举孝廉,取品德高洁之士为国家之材,授予官职,这取的是德。”“无论是‘才’还是‘德’,都是人的特性。太学教授经典,虽然会提升学生的才德,但却非直接之途。”“因此臣认为,并不能说一个太学生进学了三年或五年,便能授予其官职,替天子牧民或处理俗物。若真论及做官,看得还应当是才德。”这就说到点子上了。自曹丕称帝以来,魏国实行的选材制度,乃是大名鼎鼎的‘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顾名思义,是一种把人分为九个等级,用来为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每个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的主要职责,就是负责品评人物。品评人物也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家世,是指父祖辈的资历仕宦情况和爵位高低等。其二行状,是指个人品行才能的总评,相当于对个人品德的评语。其三定品,以行状作为主要依据,结合人物的家世,最终给人定下一个品级。九品中正制的核心,是由朝廷定下的中正官,品评人物定下等级,用来朝廷选官之用。可在九品中正制出来之前,官员的任免就混乱的多,全靠名气和察举。考察的要素也多得多,看的主要是名气。提高名气的方法有很多,就比如守孝。袁本初守孝六年,守孝守出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