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4章 屯田事宜(2/4)

第4章 屯田事宜(2/4)

下了。而刘晔看出了皇帝的意图,起身说道:“陛下,臣以为应该将俘虏先带回寿春,以防止俘虏在边境生变。到了寿春之后,可以将俘虏分成三类,并再做处置。”曹睿看向刘晔:“刘卿仔细说说,如何分类?”刘晔说道:“其一,吴兵的来源多样,包括孙权的中军、各将领部曲和郡县兵。应该选出其中对孙权还存有忠心、只颇于形势投降的一批,还应将刚刚司空所说、手上沾了大魏军士的血的吴军也归于此类。”曹睿没有说话,示意刘晔继续阐述他的观点。而司马懿则是抬头瞄了刘晔一眼,对刘晔借用自己的想法略有不快。刘晔继续说道:“其二,应该选出吴军统治长久之地的军士。”“而剩下的,来自偏远郡县和山越的吴军,则应该被划分到第三类中。”曹睿问道:“刘卿划分三类之后,又将如何处置呢?”刘晔直截了当的说道:“应当全部屯田!”众人也纷纷陷入了思索之中。屯田嘛,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就没有不了解屯田之事的。不过所谓屯田,倒也分为‘军屯’和‘民屯’两种的。细说起来的话,那是建安元年的时候了。当时曹操刚刚击败颍川汝南两地的黄巾军,多了不少壮年劳力。在枣祗的建议之下,曹操开始实行屯田制。简单来说,汉末的战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许多田地也都变成了无主之物。枣祗的屯田制其实就是找一处无主之地、寻一群无家之民,由国家提供种子和耕牛,产得的粮食由屯田民和国家分成。而分成的比例,就和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料‘耕牛’有关。有牛的屯田民,产出粮食和国家五五分成。没有牛的屯田民,因为用了‘国家之牛’,产出粮食和国家四六分,农户四、国家六。曹睿看向刘晔:“刘卿,军屯还是民屯?屯于何处?”刘晔说道:“臣以为,有军屯也有民屯。”刘晔素有急智,此时已将此事全部想通:“对于第一类尚有嫌疑的吴军,应当屯于河南,借中枢武力得以随时弹压。”“而第二类,久处东吴腹心之地的军士,应该送到青州、徐州、豫州各地,借当地外军得以弹压。为国家生产粮食之时,又免得离边境太近得以作乱。”曹睿点了点头:“刘卿说的上面这两类,是军屯还是民屯?”刘晔说道:“臣认为这两类降兵不宜为军屯,当为民屯数载之后,方可缓缓放开使其为军。”曹睿问道:“那刘卿说的第三类是军屯了?”刘晔说道:“回陛下,正是如此。”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