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2/4)
律一事。前汉的律令繁琐复杂,崇文观既然与文相关,能否可以参与到修律一事中来?”曹植的逻辑倒也不复杂。参与修律,做些文字工作嘛,又不涉及什么权力之事。只是坐在后面,被曹植提及到的刘晔此刻有些脸黑。“修律一事不行。”曹睿微微摇头:“修律乃是国家重事,是要影响后世百年的,三公、九卿、各地州郡,都可以参与到修律一事来,但崇文观不行。”“朕设崇文观,是要让崇文观成为大魏经学和学术中心的。律令一事,朝廷其他部门来做就好了。”曹植会意,随即又问道:“不妨让崇文观收集民间散落的书籍,将其优胜劣汰进行整理?”“这倒是一项可以做的事情。”曹睿说道:“当年古文经与今文经斗了这么久,不还是因为朝廷没有选定官方的经文和注释吗?”曹睿继续说道:“朕觉得有一事可行,要问问皇叔。”“陛下请说。”曹植的态度依旧恭敬。“汉朝设兰台和东观,皆有掌握典籍、修整史书之意。”曹睿说道:“不过建安年间,此事大略因战乱归于秘书省所辖。黄初年间,秘书省又转为中书省,修史一事则又是搁置了。”“先汉后汉,已是两朝。班固在兰台修了《汉书》,朕看皇叔也可以在崇文观修一部《后汉书》嘛!”曹植听闻此言颇为意外:“陛下,当今吴蜀未平、许多人物都没办法下定论,朝廷又如何修史呢?”曹睿笑着说道:“皇叔思虑的有些多了吧?修一部《后汉书》,又不是三年五年可以做完之事。就算崇文观修个十年,十年之后还不能平定吴蜀吗?”这……皇帝的话直直的将曹植噎了回去,那就修吧!曹植点头道:“陛下圣明,那如陛下方才所说,崇文观一则修经、二则修史?”曹睿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所谓‘文’,不应只有经史两样。朕看还可以将民间大儒学者的著作整理、将文人们的锦绣文章一并收入。”“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也。”曹睿看向曹植:“这是先帝典论中说的。”“别人的著作先不说,朕看武帝、先帝还有皇叔的文章,都可以整理归纳嘛!”曹植连忙拒绝道:“陛下,臣的文章何德何能敢与武帝文帝的文章一并收录?”“文章就是文章。”曹睿解释道:“朕一贯不喜欢拿文章来做文章的,朕说可以就可以。”“对了,朕大略记得,皇叔给河北都督吴质写过书信?”“臣确实写过。”曹植答道,皇帝早在陈留之时,就对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