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98章 互争不让(2/4)

第98章 互争不让(2/4)

堂中、逐条脱稿解释的时候,曹睿已经将摘要看了好几遍了。轻咳一声,曹睿打断了杜袭的话:“兵力调度大体上是对的,不过具体分派上差点意思。”曹真拱手:“还请陛下示下。”曹睿道:“待郭淮处的羌兵补齐之后,剩下的外军到陈仓来。再从张郃那里抽一些,也放到陈仓。”“先前在祁山城的时候,增兵秦州是为了应对汉中。如今汉中归属大魏,秦州的兵可以少些。”这种事情曹真当然不会拒绝了,甚至还感觉皇帝颇为贴心。“臣知晓了,这一处臣回去调整好后、再呈上来。”曹睿朝着杜袭微微颔首,示意继续。兵员补充问题不大,堂中其余的诸位大臣也都没什么意见。可说到修城、囤粮、修军道和建固定营房的时候,杨阜却是第一个表达了反对。“杜长史此话谬矣。”杨阜从席中起身,朝着杜袭拱手致意。“敢问杨刺史,何谬之有?”杜袭反问。曹睿以及堂中众臣的目光、同时一齐看向了杨阜。杨阜是计划之外的人、他的发问也是计划之外的提问。除了杨阜之外,司马懿、辛毗等人都是到过汉中的,对战事和对蜀国的看法基本一致。未雨绸缪嘛!再苦也不能苦军事。只有杨阜是个变数。杨阜从容道:“杜长史要修武兴关、要修武街城。武兴关要修得如阳平关一般,武街城要修得如祁山城一样。”“这两条我不反对,前线修城乃是正经军事,一边驻军、一边用军队修就是了。”“可军道和固定营房,这两个也是当下急需的吗?前线打了半年,雍州秦州耗了多少民力财力,就不能缓一缓吗?”曹睿默不作声,准备看看曹真与杜袭怎么与杨阜辩论。大魏的这些重臣们,历来处理事务的时候都是一团和气。曹真也好,司马懿、陈群也罢,都是曹丕昔日的嫡系班底,都是‘先帝一党’。而杨阜在先帝时并无太重恩遇,甚至地位还下降了一些。从曹操征汉中时的行益州刺史,变成了城门校尉。杨阜算是真正在太和一朝得用的重臣。杜袭无奈,看了一眼杨阜之后,又侧脸与曹真对视一瞬:“杨刺史,如何能说是我要修关修城呢?是大魏要修!”“蜀贼就在南边、地理军事就是这般,如何能弃之不理?”这话里还藏着一层隐藏意思。杜袭说的修关修城,本意是想让雍州领了武兴关、秦州领了武街城。一州负责一地,岂不美哉?可到了杨阜这里,就变成了用驻军来修!这是一回事吗?杨阜回应道:“城要修、关要修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