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言犹在耳(本卷完,二合一)(3/7)
的。”“这三人离的远,可傅、徐二尚书离的近,就在南宫尚书台中。”看着微微发愣的高柔,曹睿面目和善的笑道:“朕现在就将傅、徐二人唤来,为你做主!”高柔大惊。至于这么大阵仗吗??高柔本欲出言拒绝,却因为自己告状在先,无论如何都不好拒绝皇帝‘主持公道’的建议。只能拱手应下。大约半个时辰,两位尚书被杜恕领着、进到了书房之中。徐邈此前来过陛下的书房,傅巽却是第一次来。曹睿淡定挥一挥手:“都坐吧。”两位侍中,还有三名大臣坐定之后,曹睿直接开口问道:“傅卿、徐卿,廷尉方才找朕告你们二人的状。”“考课之事如何驳回了?”高柔此刻心中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禀报此事本是为了多些苦劳,却没有半点要与傅、徐二人结怨的意思!陛下将二人唤来、又欲当着众人询问,这让高柔如何说得清楚?傅巽也是年高老臣、资历背景样样不缺的。听闻皇帝此语,傅巽朝着高柔的方向扫了一眼,而后起身从容答道:“禀陛下,臣只是以为廷尉制作的考课法有不妥之处。”“当时陛下尚在西边征战,卫仆射下令非大事不得禀报,臣也无法及时给陛下上表。如今臣在御前,请陛下允臣禀报此事。”曹睿点头:“道理越辨越明。傅卿认为考课法有何不妥之处,尽管说来!”“谢陛下。”傅巽微微拱手、而后挺直腰板正色言道:“臣以为所谓考课,不过是为天下官吏增加事务,让当下的吏治变得更繁琐罢了。”“可大魏当下紧要之事并非吏治,而吏治的紧要之事也并非考课!大魏已有上计制度,又何须再制定考课呢?”曹睿当然听懂了傅巽所言,反问道:“傅卿的意思是说,大魏当下的重点不在吏治。搞清楚大政方针才是对的,再处处抓官吏细节并无用处?”傅巽拱手答道:“陛下圣明烛照,臣正是此意。”“当下已有上计制度,朝廷官员由御史台监督、各州刺史监督各郡。每逢秋季郡县上计,冬季各郡派遣上计吏至洛阳禀报情况。”“郡县上计、督邮巡计、尚书台受计、御史核计。”傅巽语气恳切的说道:“臣实在不能明白,为何还要再设立层层考课、为天下官员增加重担呢?”“倘若如此,人人都以考课为目的、又有谁会愿意做考课之外的事情呢?”曹睿听后沉默了几瞬,缓缓说道:“朕不是说上计制度不好,大略也是行得通的,就是细节之处有失完备。”说罢,曹睿又看向徐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