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风景两异(2/3)
地步吗?当夜捕拿朱贞之后,朱贞骂他是无道昏君,骂他是残民独夫,骂他是富春江畔瓜农之后,出身卑贱,强登大位不识天命,骂他父他兄和他杀戮太多……但孙权深夜恍惚之后,竟也有些生疑了。自己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以及自己这三十年来,似乎确实杀了太多的人……肉眼可见,孙权的面容憔悴了不少。同样憔悴的,还有回任了尚书令的顾雍。顾雍原本尚存的一些黑发,经过这几日之后已经尽数白了。一方面,他知晓了孙权欲要亲至吴县的缘由后,不由自主的为吴国的前途感到担忧。朱贞、虞钦、朱志密谋造反,虽与自己并无干系,可还是打着自己的名号,而孙权就这般忍下、将自己起复,他怕孙权这般隐忍,来日只会给他一个更大的‘回报’。而另一方面,顾雍本人也不算什么百分之百老实的人。陆家派了旁支陆雅投了魏国,顾雍回到族中得知陆家密报心惊之余,有感于吴国糟糕的政治形势、和自己已经下野圈禁的客观现实,派了自家并无多少存在感的旁支顾堂一并投了魏国。问题就出在这里了。顾雍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孙权起复!他都已经六十余岁了,身体渐衰,他本以为自己没有几年好活了。说到底,还是有些做贼心虚的成分,内里总是煎熬着的。而顾雍心知,朱氏、虞氏被诛杀这一事情,会使得已经临危的朝局再一次动荡起来。而这也已经不是自己起复所能平息下去的了。顾雍甚至私下里揣度,孙权本意并没有要杀朱据的意思,只是失手将朱据打死了之后,为了斩草除根,故而坐实了朱据的罪行,将其阖族诛杀。他已经没有勇气再去抗辩半点了。而回到丹徒、住进行宫里的孙权,也终于可以放松些许,安排接下来的国事了。不过孙权议事的第一项,却并非军事和政事,而是潘濬的身后之事。孙权轻声说道:“承明是为朕而死。朕记得清楚,承明赤足提剑,素衣上前,以一人之力欲阻叛军,实乃朕之心腹股肱、社稷之臣。”“承明的爵位是刘阳侯,朕欲使其哀荣,追封承明为豫章郡公,追赐为司空。诸卿以为如何?”潘濬原本的爵位是刘阳侯,属于长沙郡的范畴,而豫章郡就在刘阳县的隔壁。以一郡之地追封,又是追封公爵、追赐司空,属实开了吴国的先例。若是此前的顾雍,说不得还会谏言几句,说恩赏过度了。但今日的顾雍并不愿多事,当即表示赞同。徐详是当夜的亲历者,孙韶只听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