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 试探?谢威不管了,李校长慌了(2/5)
么多啊!”“多?这还是我们研发团队在整个过程中想尽办法才把成本压缩下来的。虽然有着69式跟70式的技术资料,为了降低成本,一次性发射筒都是选择新材料,大部分的零部件都采用一次成型工艺……”翟鑫国不乐意了。即使有谢威提供大量几乎不需要多次实验就能使用的设计跟方案,可整个火箭筒的研发,也是花费了超过170万的。“200万!技术双方共享。”“太多了!要是有这经费,我们自己都可以研发了!”顿时就有人不乐意地反对。“200万你们自己研发?70-1式的研发花费了多少经费?超过了800万吧?最终结果呢?如果70-1式只需要进行部分改进就成功,部队需要重新下发研制任务?尤其是现在只是预研而不是正式研制!”翟鑫国一脸冷笑。69式4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是在苏联RPG-7的基础上改进设计而来,70式是一次性单兵火箭筒则是融合了69式跟M72火箭筒的技术。最后却因为并非单纯的一次性便携式火箭筒,装药量少而导致威力不足,加上性能差,成了四不像,最终被判定失败。主要原因不只是因为设计团队没有太多经验,还因为各种材料无法大规模稳定供应,诸如火箭弹发动机使用的超硬合金铝。江北机械厂的众人自然清楚情况。“李校长,既然已经成功了,研制花费这么多,部队怎么才只给120万?”对李瑞等人的说法,宁俊涛是不相信的。部队不可能如此过分。“这是自主研发项目,跟之前的计划生产模式不同。我们自筹经费研制,部队按照需求,根据双方议定的价格给订单。”“啊?”显然,李校长的话,直接刷新了江北机械厂众领导的认知。“市场化呗。这样部队也不用在先期投资太多,最终可能没有成果。有限的经费用到更需要的项目上。不仅降低了研发风险,同时也给了研发单位更大生存压力,让研发单位快速提升、成长。”现在说起市场化,李校长可是头头是道。“如果成本太高,部队能接受价格?”“怎么不能接受呢?价格肯定需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要不然,研发单位哪里来继续研发的经费?生产企业又从哪里来的技术升级经费?”江北机械厂的众领导此刻是真的沉默了。从76年年底开始,部队就已经在逐渐削减生产计划,这两年的生产计划削减得更厉害。江北机械厂受到的影响足够大,目前的计划订单已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