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洪水泛开(2/8)
这怎么能不让长安的贵人们着急呢?
“难道上天认为,朕这个天子做的不好吗?”
皇帝震怒之后,坐在自己的宝座上,失落的低下了头。
王凤见状,赶紧上前劝慰他道,“这哪里算是您的罪过呢?”
“这是我等臣子有问题!”
听到他这样的话,其他大臣也迅速出列,匍匐在地上,口称“万方有罪,罪在臣等,无陛下无关”。
皇帝的脸色这才有所好转。
然后他又打开金口,大声的说道,“既然是臣子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使得上天降下了灾祸,那么依诸位之见,其罪当属何人呢?”
话音落下,庙堂诸公的眼神顿时变得飘忽,在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和丞相匡衡之间游离起来。
匡衡,
是元帝时期得到提拔的官员,
他出身地方寒门,幼时便极为好学,有“凿壁偷光”的事迹流传——
虽然在这般的声名传播开去后,
曾有一名闲游浪荡的家伙专门跑到匡衡家中,询问他们家“都能读书了,为何还点不起火把照明呢?”、“凿壁能有多少光,为什么不直接把整面墙拆了呢?”、“既然偷了邻居的光,那后面有还回去吗?”等等胡搅盲缠的问题,
但匡衡父母都是深明大义之人,并不与他计较,只是令家中仆人一拥而上,拿着棍棒将那闲人赶走了。
及至匡衡长大,
元帝治理天下时,他便凭借好学和通晓儒学经典的名声,得到当地官员举荐,入朝为官,随后平步青云,获封乐安侯,并在建昭三年,成为了大汉的丞相。
可以说,
论出身,论做官,论依附天子得其欢心,
天底下没有谁比匡衡更能作为榜样的了。
在世代封侯的贵人们日益垄断朝廷职位的眼下,
匡衡能以寒门之身,一路做到朝廷丞相,如何不能算“励志”呢?
可惜,
欣赏匡衡的元帝刘奭已经去世了,
现在是皇帝刘骜的时代!
比起先帝,
刘骜更加的随性,对于礼法,更多的是“哦哦”两声,然后便去做自己爱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