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39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求追读!)(1/3)

第39章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求追读!)(1/3)

    太史慈与刘备合作,成功击退了围困北海的黄巾军。而在此后,大约过了一两年,便去找了扬州的刘繇,从此再没回来。中间这一两年的空隙,太史慈既没有投靠孔融,也没有投靠刘备。原因则是与他的志向有关。太史慈的志向是:——“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这里的升天子之阶,当然不是说太史慈想当皇帝,更不是辅佐孙权当皇帝。他想要升的天子阶,是刘协的天子阶。也就是辅佐汉帝,匡扶汉室。这也是为什么李翊会觉得太史慈很适合刘备的原因,因为两人有着相同的志向。但刘备那时候还只是公孙瓒手下的手下,离太史慈的梦想还太远了。等刘备当了徐州牧后,更是被徐州各世家整的焦头烂额,哪里还会记得当初不过一面之缘的太史慈?至于孔融,那是又菜又迂腐。真要遇上个紧急军情,沟通起来忒费劲。所以在当时的太史慈看来,能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的。只有他的同郡好友,朝廷正式任命的汉室宗亲扬州刺史刘繇。当然了,太史慈也多留了个心眼儿。找刘繇时,只是以老友身份去看望他,而不是说自己是投靠他。果不其然,找到刘繇时,他已经和孙策打了起来。当时太史慈已是小有名气了,就有人劝刘繇任命太史慈为大将去抵御孙策。但刘繇却认为,我要是用了太史慈,那我就成了名士圈的笑话了!在刘繇这种知识分子看来,太史慈就是个跑腿的,根本没资格做大将。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张飞身上,不管这些武人如何尊重这些士人,只要你出身低,人家永远看你不起。“现在太史慈就在东莱照顾其母,主公何不下一道征辟令,请他来徐州为官?”李翊开口建议。刘备问:“军师以为,当许以何职?”李翊正色道:“太史慈虽无功名在身,然其志向远大,文武双全,怠慢不得,当以高官许之,彼方肯来。”微微一顿,接着道:“不妨许以千石别部司马,有此一职,子义当来。”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军官儿,张飞就是刘备的别部司马。主要是掌管军权的,含金量十足。但这也并不说给了太史慈别部司马,太史慈便真的能和张飞平起平坐了。因为这个官职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性强,它相当于是一个编制外的军司马。比不上将军,却又有独立的军事指挥权。你的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你手上有多少兵。所以,对于尚在赋闲的太史慈而言,这绝对是诚意满满的。“主公,太史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