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66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李翊行事之风(2/9)

第166章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方为李翊行事之风(2/9)

章的烂摊子,又有什么不妥呢?“若君侯果真愿派人来豫章,我想华府君必无相拒之理。”王朗开口说道,“饶是如此,君侯也该遣军士前来驻扎。”言外之意,王朗希望李翊多多少少派点兵过来。他们也好求个心安。毕竟豫章国小民弱,来找徐州就是寻求庇护的。“……嗯,该当如此。”“我会从淮南调一千精兵,前往豫章驻守。”一千人……王朗皱起眉,暗叹有总比没有好。一千的精兵,主要起到一个威慑作用,因为代表着徐州亲自下场。这对李翊而言,养一千人在豫章是可以接受的支出。再多就不行了。刘繇死后,他的部众其实是自己归属到了华歆麾下。因为华歆本身名望就高,又爱民如子,很受推崇。所以当刘繇部众归附华歆之后,华歆手上其实已有万余部队了。但华歆将他们遣散了大半。一是因为华歆没有割据之志,二是因为豫章太穷了,华歆根本养不起。如果李翊派兵前去驻守豫章,那驻守多少人,淮安方面就得出多少钱粮。秉着贵精不贵量的原则,李翊只打算派一千人前去驻守。“未知君侯打算派谁前去豫章?”王朗再问。李翊站起身来,目光逡巡一圈,随后也不问众人意见,直接点名道:“子义,便由你去豫章,协助华府君督管豫章军政。”太史慈在众人之中被李翊点到名号,有些诧异。连忙站起身来,拱手道:“是,谨遵君侯军令!”或有人在旁侧谏言道:“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若使其督豫章军政,恐误大事。”李翊背着手,沉声说道:“不然,我以为子义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可以付与大事。”又看向太史慈道,“子义觉得呢?”被问及自己的意见,太史慈连忙跪拜道:“此诚慈本心所望也!”士为知己者死,太史慈立下的志向,便是要带七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如今他认为他的机会来了。嗯……见太史慈这么有精气神,李翊也更加放心,又道:“龙欲高飞腾空,必先阶其尺木。”“适才我已许诺王公,派一千人前去驻守豫章。”“子义此去当视豫章子民亲附之否,至于手下之兵,宜将多少,卿可自由意。”言外之意,太史慈可以自行决定带多少人。在场诸人,无不暗自感慨李翊的人格魅力。在大伙儿都不看好太史慈的情况下,却愿意乾纲独断,给予其绝对信任。仿佛在说,拿上我的符节,去地方赴任,等办好了再回来见我。这种信任感,是古代所有士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