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以慢打快【3K】【1/2】(3/4)
刚发出一声感慨,一旁的戏志才便轻笑道:“君侯莫不是误会了,这汴水可不是四季不定之河!”只见他指着极远处的一座山头,细数典故道:“此为三皇山,山上有二城,东者曰东广武,西者曰西广武,各在山一头,相去二百余步。据闻其间隔有深涧,汉高与项籍便是在此处交语,达成弭兵之约。”闻听此言,魏哲顿时眼神微亮:“那里便是鸿沟?”“不错!”戏志才指着远处示意道:“其下东南便为鸿沟水,勾连大河与淮水,连接南北,灌溉良田数十万亩!”鸿沟水也就是后来的官渡水,实为一地两名。而魏哲闻言顿时忍不住感慨道:“河洛之地果然水土丰茂,不愧是中原。”若他是董卓哪怕扫地为兵,也不会后退半步。毕竟有这河洛故地在手,再招抚凉州乱军,先秦基业不就有了吗。届时凉州上下恐怕要比董卓还用心,虎狼之秦不再是纸上传说。有兵有马,还有河流密布的良田美地,这还需要担心什么呢?闭关修炼个十年,等关东诸侯打出了狗脑子,出关便可横扫天下!只可惜魏哲拿的不是董卓的剧本,不然他现在也不用这么辛苦了。不过感慨归感慨,魏哲很快便指挥大军渡河。其实半渡而击也好,背水一战也罢,究其缘由还是要看有备无备。先前曹操其实就是输在兵马不精,以至于被徐荣趁机突袭。说实在的,这种军队硬实力的差距换了谁来都一样。曹操即便不是汴水战败,等到了敖仓城下也照样会输给徐荣。若非如此,诸家《兵法》也不会首重练兵,再谈兵略了。不过让魏哲有些意外的是他这次渡河倒是顺利的很。直到他率领大军来到敖仓城下,也依旧没有董军前来偷袭。反而他越靠近洛阳,来投靠的青壮就越来越多,甚至不乏士族豪强。比如几个偃师尸氏的文士便带着家兵前来投军,死活都要留下。只见其中一名为尸涵的中年文士一看到魏哲便泣泪拜倒:“恳请左将军收留,便是为走卒苦力,尸氏亦愿效力军中。”别看尸氏的姓氏有点古怪,但其实他们根正苗红,乃是出自姬姓。只是其先祖受封于尸乡,因以为氏。春秋战国之时,便有一任齐相名为尸臣,晋有尸侯,秦亦有尸佼。对了,尸佼即商君师,曾著《尸子》一书,乃百家诸子之一。与此同时,见尸涵这么一说,一旁的几个尸氏子弟顿时哭成了一团,满脸悲戚之色。经过戏志才的解释魏哲这才知道,由于偃师县距离洛阳实在太近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