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简册重辉,大道未央【5K】(3/6)
完全死心了。废立天子还能勉强解释,但迁都一事确非人臣之举。可以说董卓的种种行为,已经将汉室威严踩到了泥泞之中了。于是在蔡邕的配合下,元骏等人趁着迁都之前满城混乱的机会悄然行事。他倒不是将藏书都运出城外,而是选择就地埋藏起来。由于时间仓促他们也只能草草以木箱收敛,等待着日后再来挖取。也幸亏元骏下手及时,因为迁都之时公卿各家所藏的缣帛图书不是无奈舍弃,便是一路走一路丢,能安然运到长安的十不存一。说到这里,只见蔡邕心有余悸道:“幸而我等在掩藏了东观藏书之后,亦将辟雍、兰台、石室、宣明、鸿都诸藏也处理了七七八八,否则圣道大殇矣!”对了,蔡邕家中的四千余卷藏书也就地掩藏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满朝公卿都迁去长安时蔡邕才会找借口留了下来。今早董卓率兵魏哲决战时,蔡邕、元俊等人不知结果这才回到老宅躲了起来。而在听完了前因后果之后,魏哲顿时感慨连连。“子良,你当真是给我好大一个惊喜呀!”他救的岂只是些许典籍藏书,那是华夏的文脉传承呀!最关键的是元骏同时也将两汉的法律诏令以及各种图书文献藏了起来。有了这些律令图书档案在手,魏哲对当今天下的关塞险要、户口多寡、形势强弱、民众疾苦等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了。念及此处,魏哲当即走到元骏面前亲自为他斟酒。“来,子良,满饮此杯!”看着魏哲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元俊心中顿时感动莫名。如此礼遇,实古之明主也!念及此处,元骏当即恭谨的将杯盏之中的黍酒一饮而尽。而看到这一幕,一旁的戏志才、氏仪等人亦是忍不住面露羡慕之色。不过羡慕归羡慕,他们也知道这回元俊确实立下大功了。甚至仅凭他今日之举,日后青史之上还不知要怎么称颂他呢。名垂竹帛,功标青史,不过如此而已。皇甫嵩心心念念的身后名声,或许不能及他万一。而在简单庆贺完毕之后,魏哲便派人随元俊发掘诸多藏书。也幸亏他来得够快,若是在等上一年半载,这些藏书恐怕要损毁大半。与此同时,魏哲亦派了一批人马将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并宰太牢祭祀之,以安历代先帝在天之灵。蔡邕观之心生感慨,当晚便作《邙山赋》,通篇六百余字,字字珠玑。次日戏志才、氏仪等人读之,都忍不住怅然流涕,可见动人之深。于是没过多久,《邙山赋》与邙山之战的消息便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