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乱世的意外【4.5K】(5/6)
。刘陔论辈分正好是先帝刘宏的侄子,与刘协是同一个曾祖,论理也有帝位继承权。不过耿武刚提出这个想法,便被郭图、国渊两派齐齐狂喷,只能狼狈退下。而看着堂中如此激烈的争论,魏哲一时也有些头疼。由于当下局势已经非原历史那般,魏哲想了想还是没有武断的做出决定,而是结合当下的天下大局开始思考起来。说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这些年随着魏哲读的东观藏书越来越多,他发现这些手段其实都能从前人的历史中寻到类似的。比如战国之时,秦将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就同从何处开始开拓疆域展开了争论。司马错主张先攻打蜀国,张仪主张先打韩国。而张仪给出的理由便是:【……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甚至于管仲的“尊王攘夷”理论,本质和这都差不多。所以曹操学的也是古人,并且还不是第一个。早在曹操之前,董卓、李傕等人也都做过,但却没有成功的号令诸侯,由此可见“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只能增加己方一定的战略优势,真正决定成功的还是双方的实力。并且这招完全是先甜后苦,有利有弊。董卓死在了拥汉派手下,曹操晚年也一直受到相应的反噬,不得不辣手处理了荀彧、崔琰、毛玠等人,堪称自断一臂。如今魏哲要如何取舍,就看现在这招对他是利益更大,还是弊端更多了。念及此处,魏哲的思绪顿时清晰了许多。与此同时,戏志才则是静静旁观,一言不发。直到当晚他方才悄然来到魏府,于书房密语。闪烁的烛火下,只见戏志才直截了当道:“以明公当下之根基,快则数年,慢则十余年,当可平定四方,恢复太平,何必急于求成?”“若迎天子入邺,必受其所扰,汉室宿老隐于幕府之中,隐患藏于肘腋之内,久之必有大乱。”说到这里戏志才微微一顿,干脆赤裸裸道:“况且如借天子名义征伐天下,快则快矣,一旦天命降临,难免会担有不义之名。”“为图小利而埋大患,实非良谋也!”戏志才怀疑郭图提出这个建议本就是居心不良。毕竟他们这些人固然希望魏哲能成为最后的赢家,从而获得从龙之功,但如果新帝太强势了也非他们所愿。如此,一定的隐患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是助力。至少他们这些人的用处和价值,说不定能提升不少。而听完戏志才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