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黄金台(1/3)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清晨的知行书院在鸟鸣中渐渐苏醒,即便高高的围墙也挡不住朗朗书声。当远道而来的张松、庞统、王粲三人走下马车时,所看见的便是这幅场景。王粲见状顿时一脸享受的眯起双眼,陶醉道:“郁郁乎文哉!”这句话本是孔子用来赞颂周礼的。孔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概意思就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代,是多么丰富完美啊!我选择遵循周朝的礼仪。”然而数百年后,孔子的这句话却与王粲的心情格外契合。或许在王粲的心中魏哲所传的国学已然是他眼中的“周礼”了!而对于王粲时不时的亢奋,张松与庞统这一路上早就习惯了。相比于抱着“朝圣”心情的王粲,此刻庞统两人看向知行书院更多是好奇。从荆州到冀州,这一路上他们实在听说了太多和书院有关的传闻。即便是在兖州、豫州这样刚刚经历过度田风波的地方,地方士族依旧在争相谈论魏哲的学说,复杂而矛盾,令人感慨万千。有时这些士人对魏哲本人是各种挑刺,但却总会加句“学问还是不错的”。没办法,中原之地这十几年经历过太多的灾荒与战乱。苦吃多了,他们自然也明白这个社会确实出了大问题,亟需解决。他们解决不了,原有的理论解决不了,那就只能期望于新制度了。而眼下看来,貌似也只有魏哲最有希望成功。毕竟他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切切实实的做出了一些东西,给人以希望。还是那句话,没有人希望生活在乱世,包括士族!……“这是书院?”当一行人切切实实来到知行书院大门外时,张松三人惊讶的瞪大了双眼。门外的守卫也不以为意,他们早就见惯了这种场面。实际上每一个看见知行书院的外来者都会发出如此感慨。原因无他,皆因这是一面高大厚重的砖墙!别看小小的一块青砖不起眼,但实际上如今用到最多的地方只有皇陵。除了历代的皇陵之外,也就只有皇宫,以及极少数的城墙外侧可以包上城砖。后世能看见的古城乃至于长城,其实大多都是明代形制。秦汉长城可没有明朝那么豪奢,别说青砖了,甚至连条石都不多。两汉修建的长城大多都是以夯土、芦苇、砂石为材料。只有明长城才会以青砖、条石、石灰为材料,修筑城墙与堡垒。而这便是玉门关砂石墙高三米,而山海关的砖砌城墙却高达八米的根本原因。究其根本,主要还是当下的砖窑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