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东瀛国禁海(3/4)
田极为有限,产出的粮食,仅够幕府与大名等贵族阶层享用。为了生存,众多民众无奈涌向石见银山,期望能在矿山寻得一份生计。然而,矿山的容纳能力终究有限,大批多余的人只能流落街头,以乞讨为生,甚至被迫卖身为奴,尊严尽失。
为了挣脱这绝望的困境,夺回石见银山,德川幕府多次联络各地大名,拼凑起联军,妄图与明军一决高下。但他们的反抗,在明军将领李若琏和艾能奇面前,不过是螳臂当车。一次又一次,东瀛联军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东瀛海军,曾凭借常年海外贸易积累的财富,发展得颇具规模,上千艘木制风帆战舰,也曾在海上威风凛凛。然而,面对大明的铁甲战舰,这些木质舰船如同脆弱的蝼蚁。短短不到一年,东瀛海军便被大明海军打得元气大伤,近乎残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1651 年,注定是东瀛海军的末日。大明东洋海军如神兵天降,将东瀛国最后的主力舰队死死堵在横须贺军港。东瀛海军司令东乡小次郎,奉德川幕府之命,试图避战保船,为天皇保留最后一丝海军力量。但这一切都是徒劳,大明海军主力舰如猛虎入羊群,气势汹汹地冲入横须贺军港,一时间万炮齐发,火光冲天。在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大部分日舰化为灰烬,大量官兵沦为俘虏。绝望之下,东乡司令选择切腹自杀,以死谢国。
战败后的东瀛国,被迫与大明签订《横须贺条约》,德川幕府无奈割让周防国、安芸国、备中国、备后国、伯耆国等战略要地。这些地区距离京都太近,京都已无险可守,东瀛天皇不得不匆忙迁都至东京都。
丧权辱国的德川幕府,在大明的威压下,威信扫地。在新任天皇的步步紧逼下,让其逐渐交出了所有权力。然而,即便天皇更替,东瀛国的命运已然注定。海军的覆灭,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出海的能力,贸易与渔业皆成泡影,只能困守岛内,在那有限的土地上艰难耕种。这一切,正如朱由检所设想的那般,东瀛国在未来的一千年里,都难以翻身,更别妄图踏上侵华的野心之路。
这一招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东瀛国的国运,让东瀛国举国上下失去开拓进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