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章 地狱厨房(1/5)
宁卫民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支持京城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不但耗资巨大,也为之耗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所以在这届凋塑艺术展上,虽然他订造的这些东西一公开亮相就震惊了四座,让诸多来宾感到目醉神迷。也引得美术行业的许多同行力捧,诸多美术杂志争先报道。甚至那几件儿大型艺术品,在美协的推荐和促成下,还有不小的机会入选中小学的美术教材。但于宁卫民来说,这都算不得多么出乎意料的事儿。他虽然是很自豪,很宽慰,很高兴,但却并不为之如何激动,因为毫无悬念。这些由知名大匠所制的精品,成本和水准都在明面儿上摆着呢,获得了一致好评纯属必然。与之相比,倒是他挺随意做的另一件事,很有点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月,他也没进行太多关注和额外的付出。但收获却是大大超他最初的预期,让他喜出望外。那就是让坛宫的几位厨师去马克西姆餐厅学厨一事。说起这件事,宁卫民的最初目的其实很简单,主要是为了三点。一是为出国做提前的技术准备。去东京要开坛宫分店,已经是宁卫民必定得执行,板上钉钉的事儿。可这年头的京城没有一家日本餐馆。那由京城饭店开办的,据说是京城第一家日料店的“五人百姓”,还要等到1985年的4月才会开业。所以考虑到日餐量少而要求精致,又不排斥生食和冷食的特点。那么宁卫民派厨师去马克西姆餐厅学习下法餐,显然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这样既能学点新的烹饪技巧,也能适应下更先进的厨房设备。二是宁卫民也想借着此事,对两个不惜砸了铁饭碗,也要来坛宫干的江大春和小查做个暂时的安置。这俩小子,年轻、性情、敢冲、敢干,又机灵,有应变能力,宁卫民是相当看好。他心里已经认为这俩小子是自己去东京的最佳帮手,当然要着力培养。三就是可以全面提高坛宫本身的菜品层次。西餐相对于中餐,最大的优势就是精致和美感。这不是说中餐就不精致,缺乏美感。但问题是因为文化属性不同,审美就不同。中餐向来更重内容而轻形式,是让人从食物本身的味道,通过吃的过程来获得最大满足。所以中餐的讲究和排场是通过菜品本身的色香味体现的。一定要菜色够多,食材昂贵,滋味绝妙。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哪怕像食品凋刻这种东西,最早也是应用在祭祀上的,并不是为了装饰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