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顶点小说> 历史军事> 顽贼> 第六百七十章 三日高悬(2/6)

第六百七十章 三日高悬(2/6)

象的,也有微小的概率发生。

    然后宦官曹化淳篡位,当皇上了。

    这也有更加微不足道的概率发生。

    他都不会去想象,后金入关,统治天下。

    这怎么可能呢?

    不可能,做梦都没这么做的,至多就是个金国。

    但黄台吉还是准确地踩到崇祯的尾巴上,年号。

    崇祯的意思,是至高吉祥。

    崇德的意思,是至高道德。

    就是说朕缺德呗?

    只不过恼怒归恼怒,崇祯心里也还是有点小庆幸的。

    好在黄台吉选年号,没用个顺德、崇顺啥的,应了遇顺则止的谶言。

    这玩意早在也先那会就流传开了。

    相较而言,他这会其实更担心刘承宗被黄台吉这么一刺激,也称帝。

    那个才是正经动摇大明统治的家伙。

    崇祯不信任的是他能见到的文官武将那些大臣,但是对自己见不到的北边明军基层士兵,实力一直非常自信。

    黄台吉的八旗军确实是强军,作战勠力、凝聚力强,但明廷的北边明军也耐苦善战,尽管打得比较憋屈,却也始终以三头六臂的姿态维持着战略对峙。

    这样的对峙能维持,一在辽东、宣大明军并非不堪一击;二在黄台吉在大明内线不得人心,即使打进边防,也腹背受敌,站不住脚。

    其劳师远征,往往破城一两处,便急忙退走。

    而刘承宗的元帅军就不一样了,他的军队未必比八旗军或北边明军强到哪里去,但在大明腹地支持者很多,战线推过去往往就是两场仗。

    先打主力军团,再打地方民团,然后地方上就认了,不跟他拉锯,干干脆脆接受统治。

    他是真让崇祯对北边明军的信心跌落谷底……这个家伙就是北边明军,明军认为他是自己人。

    最明显的例子,如今被刘承宗按在延绥镇不敢动弹的总兵俞翀霄。

    此人上一任官职是蓟镇的副将,带兵以少阻众,直面黄台吉亲率部队,并将之击退,这才加官进爵升任延绥总兵。

    不能说他不忠诚或没本事。

    但是在延绥,军心千疮百孔,俞翀霄根本不敢带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